(八闽千姿)闽南“张氏大宗”的见证:两岸张廖本一家

发布时间:2024-11-01 06:55:21 来源: sp20241101

  【港澳台专线】(八闽千姿)闽南“张氏大宗”的见证:两岸张廖本一家

   中新社 漳州12月1日电 题:闽南“张氏大宗”的见证:两岸张廖本一家

  作者 张金川 廖珍妹

  “不论什么时候,两岸同根同源、血脉相承都是不争的事实。”台湾张廖简宗亲总会理事长简庆林已是第三次“登陆”寻根,“两岸一家亲,闽台亲上亲”。

  今年9月24日,简庆林率台湾张廖简宗亲总会祭祖参访团一行30余人,来到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“张氏大宗”寻根谒祖。“张氏大宗”又称“张廖祖祠”,坐东南向西北,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。祠堂内,一块块牌匾、一幅幅照片,见证了“两岸张廖本一家”的血脉亲情。

9月21日,参访者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“张氏大宗”内参观。 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

  “台湾张廖氏宗亲和诏安祖地张氏宗亲,同属于一脉。”走进“张氏大宗”,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传镇向 中新社 记者娓娓道来“两岸张廖本一家”的历史渊源,“两岸宗亲往来频繁,感情深厚”。

  源于官陂镇的张廖姓是闽台地区一个独特的客家姓氏,张廖两姓结合联宗、遂成一脉的佳话在两岸张廖宗亲中广为流传。张传镇告诉记者,海内外张廖氏裔孙有80多万人,其中居住在官陂的有6.7万人左右,多为张姓,而台湾宗亲人数多达47万人,多为廖姓。“两岸张廖宗亲均谨记‘生廖死张,故曰张廖’的祖训。”

  相传,诏安张廖氏中的张氏正祖为张元子(1328年-1392年),祖上为随唐朝将领陈元光入闽平乱的中原将领张伯纪。在官陂私塾教书的张元子,因缘际会入赘当地廖家做女婿,一家人和睦相处。临终前,他遗嘱儿子:“吾深受汝外祖父知遇之恩,汝当代父报德,子孙生当姓廖,以光母族;死归姓张,以存父姓,生死不忘‘张廖’两全。”

  此后,“张廖”遂成一脉,当地民间有了“张公廖母”“活廖死张”“张骨廖皮”的说法,后裔“张廖姓”则衍派“张姓”“廖姓”。张传镇称,根据祖训要求,无论何姓,三姓均需书谱明缘由,以使三姓相通。

9月21日,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“张氏大宗”内的牌匾、照片等,向参访者展示了“两岸张廖本一家”的血脉亲情。 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

  “我爷爷过世后,墓碑上遵循祖训写着张公松柱。”台商廖兴邦在漳州深根食品行业20多年,其祖上就源于诏安官陂张廖氏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说,台湾也流传下来“廖皮张骨”的故事,“两岸姓氏文化一脉相承”。

  据族谱记载,张廖氏裔孙从五世起相继迁徙到广东、台湾、广西、香港、澳门等地,以及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。公元1701年,张元子第十二代孙廖朝孔迁台,定居云林县二仑乡并开枝散叶,迄今台湾廖姓多分居于台中西屯、云林西螺、南投、彰化、宜兰等地。

  据张传镇介绍,目前张廖氏宗祠约有260座,其中官陂约180座,台湾约30座。台湾云林县廖氏宗祠“崇远堂”,为台湾三大宗祠之一。“崇远堂”的一副长联“崇建祠堂,诏邑山连鲲岛峙;远寻地脉,官陂水合虎溪流”,还将诏安官陂、台湾云林县虎溪等地名连在一起,以此寓意两地深厚渊源。

  “自1989年开始,回诏安祖地寻根谒祖的台湾张廖氏宗亲络绎不绝。”张传镇说,清明节期间,很多台湾宗亲会返回官陂寻根谒祖,每年约有两三百人次;1999年,诏安宗亲也首次组团赴台湾恳亲。

  “两岸张廖宗亲像走亲戚一样来往,心中惦记着彼此,老台胞还会用客家话交流,气氛温馨。”每每台湾宗亲前来,张传镇总是陪同参观“张氏大宗”,并作细致讲解,“这既是对张廖姓氏文化的传承,也是两岸血脉亲情的延续”。

9月21日,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的小学生在“张氏大宗”里用客家话齐声朗诵张廖氏的“七条祖训”。 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

  “生廖死张,故曰张廖;不食牛犬,知恩无类;得正祠位,篮轿八台;嗣续为女,继绝为先;制无苟且,恐生戾气;堂教修缮,敦亲睦族;迁籍修谱,天下一家。”如今,张廖氏的“七条祖训”在官陂代代相传,并融入了当地小学的乡土文化教育中。

  官陂镇副镇长沈丽珠表示,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此举让后辈知晓“两岸张廖本一家”的渊源,以更好地慎终追远,将张廖姓氏文化及其精神内涵一代代传承下去。(完)

【编辑:张子怡】